【安徽日报】意气风发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

——全国两会前瞻

发布日期:2024-03-06 10:27来源:安徽日报1版阅读:字号【
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如何聚焦高质量发展,怎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,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。

全国两会开幕前夕,记者采访多位我省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,共同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图景、实践方向。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,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自信自强、守正创新,锐意进取、顽强拼搏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。

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

新年伊始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核心科研人员在合肥科学岛中国“人造太阳”平台上进行联合物理实验……一系列新技术、新成果展现安徽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。

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、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。”全国政协委员徐晋说。他对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充满期待,将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。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去年以来,安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,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,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,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
如何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,将科技创新“施工图”变为科技强省“实景图”?

在全国人大代表姚金健看来,科技创新要让企业“唱主角”,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决策、研发投入、科研组织、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。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“土壤”,要增强用地、融资、环保、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,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鼓励民企探索技术前沿,持续推进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创新和落地实施。

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在安徽,科技创新的满天繁星,正在汇成高质量发展的璀璨星河,不断涌现的重大科技成果衍生出一批新技术,孵化出一批新企业,带动了一批新产业。

安徽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势头强劲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效益不断提升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。

“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,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引领安徽制造由大向强迈进,为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构筑硬核支撑。”全国人大代表潘保春表示。

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

“新质生产力”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部署经济工作的关键词,也将是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“高频词”。

“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,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。”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表示。赵皖平将围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。他认为,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,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新质生产力,何以为“新”?连日来,全国人大代表彭寿加紧调研走访,聚焦加快培育新材料领域的新质生产力。

“材料科技工作者要以新促质、向新而行,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导向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应用和成果转化,解决一批战略性、方向性、全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,高目标引领、高标准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以‘国之大材’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。”彭寿说。

在一条条新赛道上,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。

过去一年,安徽汽车产量249.1万辆、增长48.1%,新能源汽车产量86.8万辆、增长60.5%。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超2900亿元、升至全国第3位,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、增长15%左右……

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,也是改革命题。营商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竞争要素之一。只有营商环境好,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力才能得以有效放大。

“今年全国两会,我特别关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,尤其是跨区域营商政务环境法治协作问题。”全国政协委员李霞表示,要加强区域性协同立法,强化区域性执法协作,建立跨区域多元纠纷解决机制,助力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,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,打造有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营商环境。

扎实办好民生实事

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幸福安康。民生话题历年都是全国两会热点,今年依然受到代表委员们的热切关注。

去年,安徽创办“民声呼应”平台体系,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联动机制,有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,成为践行宗旨、为民造福的品牌工程。

如何推动“民声呼应”平台体系提质增效?“要建立从‘民声’到‘案头’再到‘实景’的‘民声呼应’快速通道。”在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看来,要加强数字平台载体建设,全覆盖倾听民生诉求;以问题解决、群众满意为目标,推动问题整改到位;系统梳理重点问题和共性问题,推动工作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。

以“民声”促“民生”,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,扎实办好民生实事。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,事关每个人的未来。

“要正视教育质量的区域、城乡、校际、群体之间的差距,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。”全国人大代表惠凤莲认为,要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、加强培养培训,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,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,以技术手段弥合教育差距。

全国政协委员林敏在调研中发现,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,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需求量也在同步增长,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捷性要求更高。

“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我将在围绕完善医保待遇保障机制、健全医保基金监管制度、扩大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范围等方面建言献策,助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不断完善。”林敏表示。

迎着浩荡东风,共赴一场“春天的盛会”。代表委员履职尽责、共谋发展,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,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徽新篇章。(记者 张岳 李浩 范孝东 班慧 李明杰)